登录/注册 搜索

我们的节日 · 端午 | 荥经县图书馆“感知端午习俗,传承中国文化”主题书单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Jun 11, 2021 | 作者:荥经县公共图书馆


image.png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image.png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艾蒿插在大门上,田野一片麦儿黄,家家户户过端阳。”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等等,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为迎接端午节的到来,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丰富广大群众假期文化生活,荥经县图书馆特举办“我们的节日——感知端午习俗·传承中国文化”主题书单系列活动。一天一本书,共度粽香佳节!

image.png

推荐书单

《端午节与龙舟文化读本》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老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老节日的形成蕴含了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古老节日重视祖先神灵信仰与祭祀活动,祖先神灵信仰是古老传统节日的核心。端午节自古就是食粽与扒龙舟的喜庆日子,古代端午节时热闹的龙舟表演,欢乐的美食宴会,都是庆贺佳节的体现。

     尤其热闹且能表现气势的习俗便是划龙舟,也叫“扒龙舟”。扒龙舟历史悠久,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龙舟竞渡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版块。龙舟竞渡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先要请龙、祭神。在端午前要择吉日从水下起出,祭过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福佑、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

image.png


推荐书单二

《九歌》

关于端午的起源,有一说法流传甚广,那便是纪念屈原。

     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image.png

    《九歌》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朱熹曾评《九歌》:“比其类,则宜为三《颂》之属;而论其辞,则反为《国风》再变之《郑》、《卫》矣。”——《楚辞辩证》。

    《九歌》是以娱神为目的的祭歌,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表面上是超人间的神,实质上是现实中人的神化,在人物感情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既活泼优美,又庄重典雅,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时值端午佳节,让我们缅怀爱国伟人的同时,跟随小编一起进入屈原的世界,感受欣赏屈原笔下《九歌》中所传达的深切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感。


image.png


推荐书单三

《楚辞》

image.png

《楚辞》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在诗坛开创了一种文学传统,即今人视为“浪漫主义”诗风的一派都无一例外受其启发,从中汲取精神与艺术的滋养。《楚辞》也是中国第一部有作者的诗集。由屈原及后学所作,至汉代刘向编辑成书。屈原正直,忠贞不屈,不为故俗所囿的品格都使他成为后世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和典范。

《楚辞》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极其深广的影响,几乎每个文学领域,各个不同的体裁的文学都不同程度存在它的身影。郑振铎在《屈原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一文中给予《楚辞》极高的评价:“像水银泻地,像丽日当空,像春天之于花卉,像火炬之于黑暗的无星之夜,永远在启发着、激动着无数的后代的作家们。”

  端午节,吟起楚辞,感受古人情怀,涌起一抹乡愁,盈得一份眷恋。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