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物 | 红陶豆:盛食、祭祀与音乐的三重奏
发布时间:Apr 4, 2025 | 作者:

红陶作为重庆巫山大溪遗址的标志性出土文物,彰显了该遗址的独特文化风貌。此前,我们已经领略了红陶罐的风采,今天,我们将聚焦于另一件大溪遗址红陶的杰出代表——红陶豆,共同探索其蕴含的独特魅力与深远的文化意蕴。
红陶豆 新石器时代 四川博物院藏

-01-


这件红陶豆为细泥红陶,口部微微内敛,搭配高耸且呈喇叭状的高圈足,整体造型既显挺拔又稳重端庄。
器身经过精细的磨光处理,并施以红衣,腹内壁呈黑色,与红衣形成鲜明对比,彰显了远古先民在色彩运用方面的高超造诣与独特审美。
在器物的装饰上,红陶豆同样别具匠心。口边饰有七组戳印纹,器身与圈足接合处饰有一圈戳印纹,圈足上则有四组戳印纹,这些纹饰简洁流畅,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为陶豆平添了一抹古朴典雅的气息。

红陶豆线描图,图源:《巫山大溪遗址第三次发掘》
-02-


作为远古先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器物,陶豆用途广泛,既承载着生活的便捷与高效,也寄托着祭祀仪式的庄重与神圣。
中国远古饮食器在与文化观念演进的互动过程中,有一个器形升高现象,炊器中釜加足升高而为鼎,饮器中壶加足升高而为爵,而盛器中盆盘腰部升高而为豆。器形升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饮食的便利。高足设计,使得食物可以远离地面,有效避免污染和潮湿,保证了食物的卫生与安全。同时,浅盘的设计更适合盛放少量食物,如佐餐的酱菜、调料等,既方便取用,又节省了空间。
左三:红陶豆
除了实用功能外,陶豆在远古先民的祭祀活动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祭祀仪式中,陶豆常被用作盛放祭品的器皿,与鼎、爵等礼器一同摆放于祭坛之上。“禮”字,由示、豆、玉三部分构成,豆成为“禮”字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明豆在远古之礼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远古的瓮、缶、盆等陶器都是食器与乐器兼用,陶豆也不例外。在特定的场合下,人们可以敲击陶豆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为祭祀或庆典活动增添几分欢乐与祥和。此外,陶豆还与远古时期的乐器——壴(zhù)有着密切的关系。著名考古学家郭沫若认为,壴和鼓实则是一字,壴从豆中演化而来,成为了一种独立的鼓器。这种食器与乐器的结合,不仅丰富了远古先民的文化生活,也为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我们通常的印象中,远古人类总是一幅披头散发的形象,但事实果真如此吗?下期为你揭晓真相,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1]四川省博物馆:《巫山大溪遗址第三次发掘》,《考古学报》1981年第4期。
[2]张法:《豆:作为中国远古陶器之美》,《人文杂志》2017年第3期。
【推荐阅读】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 上一篇: 古代,“凭”啥?
- 下一篇: 城市文明丨倡导文明祭祀 推进移风易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