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百年奋斗路 启航新征程】红军长征时期发生在荥经的两场阻击战

发布时间:May 12, 2021 | 作者:荥经县文化馆


image.png

1935年12月12日至14日,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军长许世友等指挥羊子岭阻击战遗址


1935年11月,因百丈关战役失利,红四方面军开始战略转移。12月10日,国民党中央军薛岳部6个师从洪雅向荥经进犯。在红四军军长许世友、政委王建安指挥下,红十师副师长王近山等人率3个团在羊子岭、麂子岗一带构筑坚固工事,掩护红军主力和机关向天全撤退。从12日开始,红军激战两天两夜,以少抗多,成功阻击优势敌军,同时也付出重大伤亡的代价。敌军事后不得不承认,红军“能耐苦劳,动作迅速,攻击精神颇旺盛”,“多乘我之弱点,旋行猛烈之逆袭;其冲锋部队……亦富有牺牲之精神”。完成阻击任务后,红军于14日晚撤离羊子岭,退守天全。

image.png

1936年1月1日至3日,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军长罗炳辉等指挥太阳山(今荥河乡周家村太阳组)一带阻击战遗址


王近山中将的战友情

12月,红4军攻打荥经县,因遭到敌薛岳部重兵猛攻而失利。红10师在师长陈锡联和副师长王近山带领下,在吉子岗与敌苦战。撤退途中,他们占领了山头上一个碉堡,没想到敌兵却从两侧攻上来反过来一个夹击,红10师边打边撤,情况十分紧张。危急之时,陈锡联命令汪运祖带着火力较强的交通队一个排阻击敌兵,副师长王近山则亲自在一个工事里打机枪,掩护他们行动。

可是,敌兵越打越近,快冲到师部了。这时正下雪,天也快黑了,识字不多的陈锡联准备向军部报告情况,叫道:

“汪运祖,快来写封信!”

因地形暴露,结果,汪运祖走在路上,敌机枪扫过来,被打断了3根肋骨。两个通信员去救,也一死一伤。直到天黑,战士们才把他抬上担架往后撤。

天很黑,路难走,打火把才看得见路。但距离敌人太近了,没走多久,敌兵瞄准火把射击,又打死了一名抬担架的战士。汪运祖好不容易被抬到了半山腰一间屋子里时,已奄奄一息,断断续续地说:“……我不想走了……你们快走!”然后,他死活不愿拖累战友,就是不愿意走了。带着小分队掩护大部队撤退的王近山闻讯走进屋子,将部队部署好后,立即来劝汪运祖走。但他还是不肯走。结果,等到部队都要撤退了,他才同意走。两个十六七岁的通信员抬着他奔走。可跑了两里多地,他们抬不动,坐下来哭了。王近山看见后,命令后面部队坚决阻住敌人,自己赤着脚跑到前头,调来12个身强力壮的炊事员和饲养员,说:“你们轮换着,把汪运祖快抬到后方医院去!”

汪运祖这才保住了性命。

红10师在翻夹金山时,王近山又派人把汪运祖接回师部,说:

“什么东西都可以丢,一定要把汪运祖带走。”

开始,王近山骑马,汪运祖拉着马尾巴走;后来,汪运祖走不动了,王近山让他骑马,自己拉着马尾巴走。结果,人们纷纷说:“副师长走路,他的秘书骑马,这秘书好大的架子呀!”王近山装作没听见,依旧拉着马尾巴走。

就这样,汪运祖被“运”在马上“走”,翻过了雪山,抵达瞻化后,他才住进医院进行彻底治疗,直到痊愈。

(选自李东升主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通史》第6卷)


image.png

红军在荥河乡柒山留下的石刻标语“农民起来实行土地革命”


国民党军占领荥经县城后,红三十二军一部撤离汉源,退守荥经太阳山至垭子口一带。反动派宣言:“生擒匪首罗炳辉者,赏洋一万元。”1936年1月1日,薛岳部3个师开始向红军防守阵地猖狂进攻。军长罗炳辉、政委何长工等率部在太阳山、周家山、张家山、王家山、懒板凳等地构筑战壕、碉堡,与敌军鏖战,其中以黄猫岗主峰(今荥河乡周家村)阻击战最为激烈。在红军的顽强阻击下,薛岳部遭受重创,向蒋介石报告:“荥经鏖战,牺牲甚大。”1月3日,红军完成既定任务,全部撤至荥经、天全两县交界的垭子口防守。


image.png

2015年2月,在荥经县与雨城区交界处塑建的红四方面军麂子岗阻击战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