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深度解读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荥经公兴茶号旧址

发布时间:Apr 16, 2021 | 作者:荥经县博物馆


一、概况

公兴茶号旧址(姜家大院)位于雅安市荥经县严道镇民主路187号。海拨高程765.7m,经度102°50'28.3",纬度29°47'39.8"。建筑面积1025平方米,占地面积2026平方米。传统四合院围合,三进院落,一、二进院修建于明代晚期,三进院及别院修建于清代早期。荥经姜家制茶历史悠久,姜家在明朝中期从乐山洪雅迁居荥经后,以“华兴号”(后改为“裕兴号”,意为“裕国兴家”)招牌与康藏做茶马生意,创立了享誉康藏的“仁真杜吉”品牌。公兴茶号也成了“裕兴号”边茶的主要生产基地。

image.png

公兴茶号旧址是雅安段茶马古道的重要文物点。

2013年,茶马古道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历史沿革

早在汉代,荥经县便开始了人工种植茶叶与手工制茶,而首倡者——吴理真亦被尊为茶之祖。而茶叶在当时也通过早期南丝绸古道和唐宋茶马古道销往远方。到隋唐时期,饮茶、斗茶之风盛起,需求大增,荥经茶叶的种植得以更大规模的发展,使得雅州的茶叶畅销吐蕃。千数年的经营,雅安茶马古道上还催生出一批商贸城镇。从明至清,川藏茶道分别形成了由雅州、碉门越马映山(二郎山)至打箭炉的“小路茶道”和由荥经、黎州(汉源)越大相岭、飞越岭至打箭炉的“大路茶道”。便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以经营、运输茶叶为主的专用商道——即时下称的“茶马古道”,以及遍及辖区内的各时代古道及茶叶、马匹等商品经营场所网点——“茶马互市” 遗存。

姜家在明朝中期从乐山洪雅迁居荥经后,以“华兴号”(后改为“裕兴号”,意为裕国兴家现公兴茶号旧址中堂屋内仍保留着清代时期的“裕国兴家”匾)招牌与康藏进行茶马贸易,创立了享誉康藏的“仁真杜吉”品牌。公兴茶号也成了“裕兴号”边茶的主要生产基地。

   公兴茶号旧址的一进院兴建于明朝晚期,二、三进院建于清朝初期。

直到解放前夕公兴茶号一直被作为姜家生产茶叶的场所。后作为姜始家族的住宅使用。历年来为方便居住,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人为改建和加建对建筑原有风貌造成一定的影响和破坏。

2011年6月9号,被荥经县政府公布为荥经县文物保护单位。并于同年竖立标志碑。

2012年7月16号,公兴茶号旧址作为重要文物点被纳入 “荥经茶马古道”成为第八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image.png

2013年5月3号,公兴茶号旧址作为重要文物保护单位被纳入茶马古道遗址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价值评估

荥经茶马古道作为一个载体,承载着兼有形而下与形而上的丰富内涵。它是一商贸之路,经济命脉,无论是以茶易马、以物易物,内地与藏区由此相交通;它是一条文化传播交流之路,古道上从荥经运送的不仅是茶叶布匹日用品,还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藏地运出的也不仅是药材畜产等土特产品,也输出了和睦相处的愿望。“仁真杜吉”是荥经姜氏家族在清朝时期创建的边茶品牌,因其具有“熬头好、味醇和、汤色红亮,且带新茶香气”等独特风格,得到西藏布达拉宫、扎什伦布寺、哲蚌寺等三大寺活佛联合特制颁发“仁真杜吉”(意为“佛座莲花台”)铜板商标。2020年,荥经与拉萨城关区缔结友好城市,开启区域协同发展新篇章。‘仁真杜吉’是藏汉一家亲见证者,以此为契入点,深化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image.png

image.png

“茶马古道”是汉、藏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的象征和纽带。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看,“茶马古道”的意义并不仅止于历史上的茶、马交换,它既是历史上汉、藏两大文明发生交流融合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促成汉、藏两个民族进行沟通联系并在情感、心理上彼此亲近和靠拢的主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