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探秘严道随笔札记

发布时间:Jul 18, 2025 | 作者:


图片

观央视《探索·发现》栏目之“荥经先秦墓葬探秘”科教片有感,乙巳年癸未月己卯日遂作此。
蜀地汤汤,秦开疆。


智囊封赏,严道更张

巴蜀印章,五十六方。


图语未祥,蜚声远扬。

▲“王”形巴蜀印章



「译文」
图片

蜀山之地,广袤富庶、江河浩荡。秦国承天之祚,开疆拓土,吞并巴蜀。樗里疾战功卓著,受封赏赐严道(今四川省荥经县),从此开启文明序章。严道境内出土的五十六枚巴蜀印章,所记载的图语信息至今仍旧无从破解,因此成为学术界的难题、声名远扬。

▲成都矛


「赏析」

图片

“蜀地汤汤,秦祚开疆”以浩荡江河喻蜀地丰饶,点明秦统一巴蜀的历史节点,奠定宏阔基调。“智囊封赏,严道更张”暗指秦惠文王用司马错之谋伐蜀、设郡县等重大变革,凸显政治智慧。

▲柳叶剑


“巴蜀印章,五十六方”直指纪录片核心文物——出土的56枚巴蜀符号印章。以具体数字强化真实性,“图语未祥”既承认符号未破译的神秘性,又以“蜚声远扬”赞叹其学术价值,展现文明未解之谜的魅力。

▲青铜罍


通篇采用《诗经》体四言句式,句句押韵,音节铿锵,意象磅礴。短促节奏契合考古探秘的庄重感,赋予历史叙事金石般的质感。“秦祚”“严道”等词暗含史实,而“印章”“图语”则以白描呈现考古现场。末句“蜚声远扬”突破时空限制,将古蜀文明置于人类文化遗产的高度。未解符号成为文明对话的媒介,呼应“探索·发现”栏目“以今溯古,以古鉴今”的深意,在“未祥”与“远扬”的辩证关系中,展现对失落文明既敬畏又自信的态度,这正是考古探秘的核心价值。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