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豆瓣好书主题周,为大家精心甄选了一系列跨越国界与时代的佳作。
从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笔下波澜壮阔的《草婴译著全集:战争与和平》,在宏大历史叙事中感受人性光辉与战争残酷;到法国存在主义作家阿尔贝・加缪倾诉深情的《加缪情书集》,领略真挚热烈的情感表达。英国唯美主义代表奥斯卡・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用童话笔触揭示现实荒诞;加拿大露西・蒙哥马利塑造的《绿山墙的安妮》,以纯真少女故事温暖人心。美国艾里希・弗洛姆探讨人性本质的《占有还是存在》,以及杰克・凯鲁亚克展现不羁青春的《在路上》,还有爱尔兰威廉・特雷弗剖析人生困境的《生活的囚徒》。
这些书籍,或是思想碰撞的火花,或是情感共鸣的源泉,每一本都能引领我们穿越岁月长河,抵达灵魂深处,开启一场独一无二的阅读冒险,快来一同沉浸其中吧。
人生的最大幸福就在于追求善和真。要活着,要爱,要信仰。
——(俄)列夫·托尔斯泰
文豪托尔斯泰的这部史诗巨著以拿破仑战争为背景,通过四大贵族家族的命运交织,勾勒出19世纪俄国社会的壮阔图景。作品既描绘了战争洪流中个体的英勇与彷徨,亦深刻探讨历史进程中贵族阶级的沉浮。宏大的叙事结构与细腻的人性刻画相映生辉,展现了对民族命运与人类生存意义的终极叩问。
这就是生活,多美啊!热爱生活的人本应得到爱。
——(法)阿尔贝·加缪
本书收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与灵魂伴侣玛丽亚•卡萨雷斯现存所有书信,首次完整呈现这位“20世纪良心”的私密精神世界。字里行间既有炽烈爱意的流淌,亦饱含对存在主义的哲思。这些泛黄信笺如同棱镜,折射出理性与感性交织的立体灵魂。通过这些书信,我们将了解到一位从未停止过向自己发问的伟大的作家、哲学家的理智与情感。
艺术并非模仿生活,而是生活在模仿艺术。
——(英)奥斯卡·王尔德
《夜莺与玫瑰》是一部童话故事集,收录了英国童话大师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幸福王子》《忠实的朋友》《驰名的火箭》《少年王》《星孩儿》《巨人的花园》等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作品。王尔德的童话作品,语言华丽唯美,风格独树一帜,情节纯真生动,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饱含对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同情,令我们从中体会到人间冷暖,读来感动落泪。
当你实现一个目标后,发现另一个目标正在更高处闪闪发光,去实现它,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加)露西·蒙哥马利
一头红发的孤女安妮·雪莉阴差阳错被绿山墙农舍的一对老兄妹收养,在自然生机和温暖人情的环抱下灿烂地成长着,也以她的烂漫想象、无穷而蓬勃的乐观趣味、对生命之美的发现与感悟改变着周遭的世界。
不再执着于我们的自我和占有物,不需要通过这些东西来寻求安全感和身份认同的时候,存在型生存模式才会浮现。
——(美)艾里希·弗洛姆
著名精神分析学家、人本主义哲学家弗洛姆的最后一部著作。他对自己多年来关于资本主义社会所崇拜的人类生存方式的非人道化影响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弗洛姆区分了两种不同形式的生存方式,即占有和存在。重“占有”的生存方式的基础是以利润为取向的社会,重“存在”的生存方式则会创造性地运用人的力量。他对消费社会的反人道、对人的无意识的操纵,以及为稳定社会经济制度而进行的蓄意消费刺激,都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为困在功利世界的现代人提供觉醒路标。。
一切的已知和未知,本为一体。
——(美)杰克·凯鲁亚克
20世纪60年代嬉皮士运动和“垮掉的一代”的经典之作。跟随自由灵魂穿越美洲大陆的狂野之旅,在爵士乐、烈酒与即兴诗篇中找寻自我。凯鲁亚克开创的"自发写作"如意识流奔涌,将公路叙事升华为对时代的质疑宣言,至今仍是追寻生命本真的精神图腾。
他对人性的理解是精确的,他的故事无不体现着一种平静的睿智。
——《泰晤士报》评威廉·特雷弗
短篇大师特雷弗以手术刀般的精准,解剖日常表象下的暗流涌动。十二则爱尔兰浮世绘中,平凡人物在道德困境与情感纠葛间辗转,每个抉择都牵扯着宿命的丝线。BBC改编剧集原著《德利马赫伦疑案》尤见功力,真相在众人的缄默与谎言中幻化出万千镜像,照见人性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