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四普”风采 | 探寻溇港遗珍,守护历史根脉

发布时间:Apr 14, 2025 | 作者:


图片

穿行于城镇街道和乡间田野,定位、测量、拍照、记录……普查队伍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摸清辖区文物资源“家底”。目前,吴江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任务已全部完成,这离不开各板块奋战在一线的“四普人”和公众的广泛参与、大力支持、辛勤付出!

图片

这一期

让我们走进七都镇

看看那里实地调查阶段取得的

阶段性成果和人物风采


图片

七都镇地处太湖之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不仅拥有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更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随着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全面启动,七都镇积极响应号召,对全镇文物资源展开系统性调查。

c24e49fb86e19f579b54a1c7a74e70d.jpg

七都本次普查覆盖全镇24个村(社区),重点聚焦古桥、古建筑、古遗址、近现代重要史迹等类型,通过组建专业普查队、发动群众参与、运用数字化技术等手段,确保普查工作高效精准。

b18394ed86a5fde50986dc23c43f002.jpg


七都镇在普查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例如部分文物因年代久远,外观和结构严重受损,为普查人员准确识别和记录文物信息增加了难度;面对私有产权不可移动文物时,入户调查困难重重等。

针对这些问题,七都镇积极探索创新,充分发挥社区的基层优势,联合社区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居民情况,同时邀请熟知本地历史文化的“老法师”出马,发挥“熟人效应”,打开与群众沟通的大门,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让普查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3988347135e710a01cdc04f8c74d340.jpg
0d4f37f110dd80f63c3de4791ca9f89.jpg


图片
图片

爱好溇港文化的退休物理教师

孙菊林




七都中学退休教师孙菊林是七都溇港文化的爱好者和挖掘者,多年来用脚丈量着七都的每一条溇和港,在此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不为时人所知的古桥,为“四普”工作提供了重要线索。“四普”时,孙老师联合本地文物爱好者,深入田间地头、溇港深处探寻查证各类古桥古迹。

图片

为了确定一处古桥的建造年代,孙老师还会前往图书馆、档案馆查阅资料,联系各级文保专家和文物爱好者商讨细节,多次向村里的老人请教,进行反复研究和比对,最终确定古桥的历史价值,为将“四普点位”确定提供了宝贵意见建议。孙老师表示,他虽然是一位物理老师,但对本土文化有着深厚的热爱,他将始终致力于本土文物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为深耕和传播溇港文化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以身作则的文物工作者

施晓明




七都镇业余文保员施晓明,自2018年接触文保工作起,便全身心投入。在文物修缮工作中,他与相关专家紧密合作,从现场勘查、细节讨论到修缮申请,再到施工现场监督,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7ca761eb7a1d08548290349cf6133d2.jpg

施晓明深知,文物保护需要全民参与,此次普查过程中他不仅做好文物的日常检视工作,还结合自己传承木偶昆曲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历,现身说法,积极向乡亲们宣传文保常识,让乡亲们深刻认识到身边文物的珍贵价值,带动大家一起守护家乡的文化印记。




(图文来源于“吴江文体广旅”,侵删)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物平安立


文物平安投稿:wenwupingan@126.com


64ccef155c2bacab77053b1ecef4c0e.jpg

图片
图片
文物安全,社会参与,人人尽责
长按识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