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清明思忆主题周:清明雨落,缅怀过往,珍视当下
发布时间:Apr 3, 2025 | 作者:
清明 清明雨落,思忆如歌 于字里行间,缅怀过往,珍视当下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这个时节中国南方地区,此时已呈气清景明之象;北方地区开始断雪,气温上升,春意融融。 清明,纷纷细雨飘落,仿若岁月的泪痕,勾起我们对过往的无尽缅怀。在这个特殊的时节,墓地间,人们追思亲人,回溯家族记忆;街头巷尾,传统习俗被重新拾起,往昔岁月仿佛又在眼前浮现。而图书馆,同样是承载记忆与情感的宝库。 在这里,每一本书都是一位智者的低语,引领我们穿越时空,领略不同时代的风华。阅读,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当下有更深刻的认知。在缅怀过往的清明,走进图书馆,沉浸于书海,让文字为我们梳理思绪,助我们更好地珍视当下的生活,以阅读的力量延续对先辈的追思,开启对未来的憧憬。 01 《水流云在: 我的西南联大岁月(插图本)》 汪曾祺 | 人民文学出版社 每一次回忆都是一次重逢, 每一段故事都承载着无限深情。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西南联大宛如一座巍峨的学术灯塔,照亮了无数青年的求知之路。散文大家汪曾祺先生以细腻的笔触,将他在西南联大的青春岁月娓娓道来,重现了抗战时期名师名校的辉煌,让我们得以一窥那个名家辈出、异彩纷呈的教育奇迹。书中既有经典名篇,又有稀见篇目,串联起作者从童年到晚年的主要经历,情感细腻真挚,于平易自然中折射出动人的人性、人情之美。 02 《燕园师恩录》 王景琳 | 凤凰出版社 在心灵深处,总有一个角落属于那些曾经陪伴我们走过风雨的人。 本书汇聚了王景琳先生对吴组缃、林庚、阴法鲁、彭兰、周先慎、谢冕、乐黛云、袁良骏、徐继曾等众多北大名师的回忆:从求学期间的散碎回忆及北大课堂内外的受学承教出发,展现诸位师长的学术历程,在记述师长的学问当中,细致入微的摹写出其人性情,在灵动亲切的文字当中,充盈着对母校及师长的至情。 03 《走近西南联大:父亲的求学之路》 韩震 | 江苏人民出版社 真正的纪念不是悲痛, 而是将所学、所感传递下去。 本书记叙了著名地质学家韩德馨院士在战火纷飞中求学、成长的人生经历。由家乡如皋到南京中大实校,又由重庆到昆明西南联大,再到学成归国、报效祖国……在那个战乱动荡、外敌入侵的年代,一名青年如何在国家需要中找到人生方向?在这段回忆中,我们感受同学、师长之间深厚的情感,也为那个时代的热血与担当所动容。 04 《最后的陪伴: 如何面对亲人的衰老和死亡(第2版)》 (美)乔安娜·丽莲·布朗 | 华夏出版社 离别教会了我们珍惜, 而珍惜让生命更加完整。 人生终章,如何陪伴?本书以温柔而坚定的笔触,为读者提供了面对亲人衰老与离世时的实用指南。从了解亲人对晚年生活的愿望,到未来要做的种种规划与调整,书中从现实的视角直面护理者可能遭遇的种种困境,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让我们在陪伴亲人的最后时光中,能够更加从容、温暖地守护他们,让爱与关怀成为这段旅程中最美好的陪伴。 05 《忽有故人上心头》 季羡林等著 | 古吴轩出版社 离去不是终点,遗忘才是。 本书收录了季羡林、丁玲、丰子恺等十四位华语散文大家的作品。这些文字或追忆故友,或诉说深情,字里行间满是对过往岁月的眷恋与缅怀。在季羡林的笔下,故人的音容笑貌仿佛近在咫尺;在丁玲的文字里,那逝去的时光依旧温暖如初。这是一本关于爱与怀念的书,让我们在清明的细雨中,缅怀那些曾经温暖过我们生命的人,永葆那份天真与深情。 06 《比我先走的朋友们》 鲁光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即使天各一方, 心与心之间的纽带永远不会断裂。 岁月如歌,故人已远。中国报告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得主鲁光以质朴而深情的笔触,追忆那些先他而去的朋友们。鲁光先生师从李苦禅、崔子范,与众多艺术大家交往甚密,他的文字里充满了对师友的敬意与怀念。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如郭小川的买单、曹靖华的改书名、冯牧的约稿……这些片段虽短,却令人过目不忘,仿佛每一段回忆都是一首未完的诗,诉说着生命中的温暖与不舍。 07 《师友感旧录》 温儒敏 | 河南文艺出版社 师友情谊是岁月沉淀下的珍贵礼物。 学界泰斗温儒敏先生以一支妙笔,记录下与师友的往昔岁月。书中文字简朴质直,别有一种冲淡隽永的韵味,仿佛岁月的长河在笔下静静流淌,刻写出时代与学界的光影变迁。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份对师友的深情与对学术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