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物 | 柳叶轻扬,虎斑生威:一代王者之兵传奇
发布时间:Dec 20, 2024 | 作者:
春秋战国墓葬中,青铜兵器作为常见随葬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新都马家战国木椁墓中也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兵器,其中虎斑纹柳叶形铜剑、铜戈、牛鼠纹铜矛与平肩圆刃铜钺尤为引人注目。 这些青铜兵器不仅见证了古代巴蜀地区的军事力量,还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艺术成就。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青铜兵器的世界,探寻它们昔日的辉煌与荣耀。 -虎斑纹柳叶形铜剑- 轻盈与锋利的完美结合 虎斑纹柳叶形铜剑 战国 四川博物院藏 虎斑纹柳叶形铜剑,形似柳叶,是巴蜀文化墓葬中最为常见的青铜兵器之一。新都马家战国木椁墓中共出土了5件虎斑纹柳叶形铜剑,长短有序,剑身扁平,中脊隆起,刃部锋利,剑身铸有虎斑纹;剑柄部分,用两片木板夹紧,并插入铜套内,套外再用细绳缠绕,涂上黑漆,甚为别致。剑柄部还有一至两个穿孔,便于佩带。剑鞘则用薄皮缝合,外涂黑漆。柳叶形虎斑纹铜剑剑身长度和宽度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但整体风格保持轻盈与锋利并重的特点。 虎斑纹柳叶形铜剑不仅是巴蜀战士的随身武器,更是其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巴蜀文化中,剑被视为勇猛与智慧的化身,柳叶形剑的广泛使用,是巴蜀人民尚武之风的体现。 此类剑铸造工艺精湛,剑身多采用分段铸造后焊接而成,这样既保证了剑身的坚固,又便于调整剑的重心和平衡。剑身上的纹饰也有其独特之处,常见的有虎纹、手心纹、鸟纹等,反映出巴蜀人民对自然神灵的崇拜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铜戈- 虎神崇拜的实物见证 铜戈 战国 四川博物院藏 摄影:刘小龙 目前在《古代四川——先秦时期》常设展展出 铜戈是巴蜀青铜兵器中的瑰宝,新都马家战国木椁墓中共出土了30件青铜戈,从戈的形制看,跨越了西周到战国多个时期,可知这种兵器在蜀地使用时间较长。大多数戈的戈援或胡部都铸有虎斑纹,这些虎斑纹栩栩如生,仿佛猛虎跃然于兵器之上。 在巴蜀文化中,虎被视为勇猛、力量和威严的象征,带有虎斑纹的铜戈的使用体现了巴蜀人民对虎神的敬畏和崇拜。 此类铜戈铸造工艺极为复杂,通常采用分铸法。首先铸造出戈的基本形状,然后在戈身特定位置预留凹槽,再将熔化的含铅锡合金液填入凹槽中形成虎斑纹。这种工艺不仅要求工匠具备高超的铸造技术,还需要对合金成分和浇铸温度有精确的掌控。 -牛鼠纹铜矛- 独特纹饰背后的文化寓意 牛鼠纹铜矛 战国 四川博物院藏 摄影:刘小龙 目前在《古代四川——先秦时期》常设展展出 牛鼠纹铜矛是巴蜀青铜兵器中较为独特的一种,其矛身细长,骹部常有弓形耳用于固定木柄。矛身上的纹饰以牛鼠纹为主,在巴蜀文化中,牛被视为勤劳和力量的象征,而鼠则代表着机智和灵活。这两种动物的结合不仅寓意巴蜀战士勇猛与智慧并存,更体现了巴蜀人民对和谐共生的追求、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牛鼠纹铜矛的铸造工艺同样精湛,矛身上的纹饰多采用浮雕或镂空工艺制成。这些纹饰不仅美观大方,更增强了矛的实战效果。在铸造过程中,工匠们需要精确控制合金成分和浇铸温度,以确保纹饰的清晰度和矛身的坚固度。 -平肩圆刃铜钺- 权力与威严的象征 平肩圆刃铜钺 战国 四川博物院藏 摄影:刘小龙 目前在《古代四川——先秦时期》常设展展出 除了前文提及的剑、戈、矛之外,古蜀墓中还常见钺作为随葬品。一般而言,青铜钺以其宽大的刃部和厚重的钺身,展现出威严庄重的风貌。然而,新都马家木椁墓中出土的10件青铜钺却独具特色,它们的刃部呈现椭圆形,肩部平坦且饰有十棱,显得小巧而灵动。 在巴蜀文化中,青铜钺不仅是武器,更是权力与威严的象征,常被用于祭祀、仪仗等场合,以彰显持有者的尊贵地位。新都马家木椁墓出土的青铜钺,不仅反映了巴蜀青铜兵器的高超工艺水平,更体现了巴蜀民族对权力与威严的崇尚和追求。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青铜兵器因出土自密封极佳的腰坑中,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洗礼,依旧保持着金色的光泽,崭新而璀璨。我们凝视着这些金光闪耀的青铜兵器,仿佛瞬间穿越回那个古老的时代,深切感受到古蜀工匠们卓越的技艺以及巴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下一期,我们将一起去认识新都马家战国木椁墓中发掘的刀、斧、斤、凿、削等青铜生产工具,共同见证古蜀地区生产力的繁荣盛况,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1]四川省博物馆、新都县文物管理所:《四川新都战国木椁墓》,《文物》1981年第6期。 [2]曾中懋:《巴蜀式青铜剑虎斑纹的铸造工艺》,《四川文物》1993年第5期。 [3]李冬楠:《晚期巴蜀文化出土兵器研究》,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 2004年。 [4]范晓佩:《晚期巴蜀文化墓葬中兵器随葬制度的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年。 [5]李军:《巴蜀青铜器虎纹饰的文化功能论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相关链接 责编:吴晓燕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