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人间绝色,如“瓷”之美
发布时间:Oct 18, 2024 | 作者:
素肌玉骨 出水芙蓉 —— 摄影:张艳 影青划花瓷梅瓶,展厅里极高雅的存在,宛如山间雪,林中风,有着“月转花枝清影疏”的诗意美。 梅瓶通体釉下刻花,满饰缠枝四季花卉纹饰,线条纤细流畅,缱绻妙曼。这件梅瓶形体之大,在同类器物中都是出类拔萃的。 此瓶釉素、胎白、对光见影,一看便知是典型的影青瓷。影青,质感如玉,釉色介于青瓷和白瓷间,原称青白,清人改称影青,更贴合其简素飘逸的气韵。 目前不在展,摄影:张艳 追求朴、素、淡、雅的宋人,遇上自然天成的影青,结果可以想见:青白瓷风靡一时。 景德镇出品的影青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备受追捧,还收获了“腕”最大的粉丝宋真宗。1004年,宋真宗以年号“景德”赐名,自此“景德镇”一名响彻千年,沿用至今。 夺得千峰 翠色来 —— 蜀道展不久前“上新”的龙泉窑青釉五管瓷器,肩部五根细长管与腹内相通,造型奇特。 五管瓷器的功能、寓意,学界尚无定论,有花插、灯具、随葬器、佛前供器等说法,五管则象征多子、五子登科之意。 即便五管如此特别,这件瓷器仍在宋瓷基本审美格调内,腹部饰刻双层莲瓣纹,通体施梅子青釉,青碧如玉,光华内蕴。 窑火烧出的第一抹亮色——青釉,是我国最古老的颜色釉,因翠峰春水般的色泽,风行与世。 在宋朝的青瓷世界里,龙泉窑以意境取胜,凭借“达到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顶峰”的粉青、梅子青,叙写了一出颜色传奇。 南宋迎来黄金时代的龙泉窑,几乎成为“宋式审美”的代名词之一,国内国外都是“万人迷”,海内外仿烧成风,东亚、东南亚、西亚、北非和欧洲等地都出现了“山寨版”龙泉瓷,名副其实的全球顶流。 一色 胜万彩 —— 摄影:张艳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馆藏白釉黑彩玉壶春瓶,代表了宋瓷的另一重美。 器形优美,线条柔和,花草纹疏朗有致,情趣盎然。洁素莹然的白釉,和着蕴含水墨意趣的黑彩,美得恰到好处。多一分则太过,少一分则不及。 北朝萌芽的白釉,隋代走向成熟,唐宋进入鼎盛期。大唐邢窑珠玉在前,宋朝五大官窑之一“定窑”奋起直追,赢得了“颜色天下白”的美誉。 在白瓷身上,文人雅士、市井人家的审美得到了统一。定窑冠绝天下,民窑的白釉烧制技术同样一日千里。河北磁州窑粗瓷细作,白地绘黑彩,反差强烈,质朴脱俗。黑白分明的极致美学,使得磁州窑成为民间艺术代表。 摄影:张艳 极简之中 无尽藏 —— 看过了白釉的美,接下来走进“五彩斑斓”的黑。 广元窑黑釉玳瑁纹敞口瓷茶盏形制典雅,胎骨轻薄,釉面间以黄褐色条纹,别有况味。 摄影:张艳 宋人喜茶事,茶汤尚白,茶盏以黑为上。黑色釉地,点染黄色彩斑,成就了灿若流霞的风雅茶器。 唐宋两朝,蜀道上的广元窑,南北陶瓷技艺兼收并蓄,籍由黑釉、青釉、黄釉、绿釉等颜色釉闯出名头,坐稳川北名窑的位置。 自然天成 翠色动人 —— 摄影:张艳 同出广元窑的绿釉瓜棱纹执壶,展现了何谓宋人的美学品格。釉色纯净,通体简单素朴、不事雕琢,尽得天然之趣。 那一抹动人的翠色,最早见于汉代,岁月流转至大宋,定窑绿釉声名在外,俗称“绿定”。明朝则是瓜皮绿釉的天下,它也因釉质莹透,匀润鲜嫩,成为时人心中殊为夺目的色彩。 东方神韵 釉下青花 —— 青花瓷的故事,始于东土大唐。1988年,印尼海域打捞出的唐代阿拉伯商船上,发现三件完整的青花瓷盘,说明从那时起中国已经向阿拉伯半岛出口青花瓷了。 唐宋两代的青花瓷处于蓄力阶段,从器型到纹饰都较简单,青花发色也偏蓝,外形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属于它的时代,在前方。 明成祖时期,郑和下西洋从海外带的苏麻离青,遇上一代代追求极致美的烧瓷人,征服世界的青花瓷站在了高处。 景德镇是青花瓷绕不开的一环。元代,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瓷集众家之所长,引领了瓷器风尚;明清时,烧制工艺达顶峰的景德镇青花瓷,自海上丝绸之路抵达世界各地,受到近乎狂热的追捧与喜爱。文明的交汇与融合,借由一件件“出海”的青花达成。 展厅里还有更多映照璀璨文明的瓷器 等你来一探究竟~ 【观展提示】 展览名称:《雄关古道 经纬中华——大蜀道上的天地人与中国精神》 展览日期:2024年7月28日—2024年11月3日 展览地点:四川博物院临展1、2、3厅 观展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 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有奖互动】 快来留言区告诉我们 哪件瓷器你印象最为深刻? 除了留言点赞最高1、2位的粉丝外 我们还会随机抽取一位粉丝,送出精美文创礼品一份 点赞排名截至10月23日16:00 推荐阅读 看展指南|《雄关古道 经纬中华——大蜀道上的天地人与中国精神》特展正式开展! 责编:刘骐恺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