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说文解物 | 吕不韦戈:关于“成都”地名的最早物证 荥经县博物馆 2024年10月11日 16:04 四川

发布时间:Oct 11, 2024 | 作者:




如果告诉你,有一件2000多年前的文物,不需要借助任何检测仪器,就能知道它的制作年代甚至制作工匠的名字,你会相信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件非凡而神秘的瑰宝——九年吕不韦戈,一同揭开它背后隐藏的历史秘密。


田间捡到的一级文物 

1987年9月,广元青川县白水区一位农民在田间劳作时,突然发现一件颇似镰刀的物件。他洗净物件,发现上面隐约有字,不像现代的物品,于是主动交到当地文化馆。文化馆工作人员也意识到此非寻常之物,便带着铜戈来到成都,经过不同的文物专家鉴定,最终认定这是一件2000多年前的青铜兵器。 



“吕不韦”铜戈 战国 青川县文物管理所藏

目前在《雄关古道 经纬中华——大蜀道上的天地人与中国精神》特展 展出,图源:青川县文物管理所


当年应邀考证这件文物的专家中,有来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专家黄家祥。他曾撰文对铜戈进行过详细介绍:铜戈全长26.5厘米,援长16.8厘米,宽3.6厘米,胡长15厘米,阑长16.3厘米,内长10、宽3.3厘米。援中部有凸棱,阑侧四穿,内一穿,援、胡、内有斜刃,刃部锋利。



“吕不韦”铜戈结构图

图源:《四川青川县出土九年吕不韦戈考》



戈头各部位示意图  图源:《戈的起源与发展》



铜戈铭文背后隐藏的历史信息

这件铜戈最让人惊喜之处,是在戈的内部两面都刻有铭文。其中,内部正面铭文共21字,用金属锋刃器刻划而成,笔道极细,字体草率,字口较浅。铭文为:“九年,相邦吕不韦造。蜀守宣,东工守文,丞武,工极,成都。”背面铸文3字:“蜀东工”。虽然只有短短20余字,却是字字珠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吕不韦”铜戈正面(左)、背面(右)铭文摹本

图源:《四川青川县出土九年吕不韦戈考》


“九年,相邦吕不韦造”,从字面上可以看出,这件铜戈是秦王政九年(即公元前238年),由“相邦”吕不韦监造。相邦,即相国,比丞相职务高一点。根据秦国的规定,丞相负责全国政务,铸造兵器自然由他监督,因此要刻上其名。这件铜戈也因此得名“九年吕不韦戈”。



原来他就是这件铜戈的制作者 

铜戈铭文中的“蜀守宣”,表明当时的蜀郡太守是“宣”。对于蜀郡太守,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李冰,而吕不韦戈的发现,又让一位从未在史料上出现过的蜀守“宣”穿越千年时光与我们相遇。

铜戈铭文中还有“东工守文”“丞武”“工极”“成都”等字样,你知道哪个词是介绍铜戈制作者的吗?让我们来一一解读。东工是制造作坊的名称,这与背面铭文“蜀东工”正好对应,表示铜戈的制造单位是位于蜀郡的“东工”作坊,它的长官名叫“文”。“丞武”中的丞,是工师的副手,他应该是这件戈的监制,名叫“武”。当“工极”二字跃入眼帘,我们恍如穿越时空的迷雾,豁然开朗——原来,正是这位名为“极”的能工巧匠,以精湛的技艺,铸就了这件不凡的戈器。最后“成都”两字是置用地的名称,即铜戈使用的地方为成都。

这种将器物制造的相关责任人刻于器物上,以便质量检验和日后追查的做法就是“物勒工名”制度。这一制度春秋时期已经产生,到战国晚期已较完善,是秦国手工生产管理模式的具体反映。


“吕不韦”铜戈


“成都”地名最早文字记录 


成都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最引以为傲的就是2000多年来城址未变,城名未变。“成都”作为地名,较早见于 20 世纪考古发掘的战国文献之中或战国文物之上。1975 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内出土的竹简本《南郡守腾文书》中提及了两次“成都”,该文书作于公元前 227 年,说明在此之前,成都作为地名就已为众人所知。

通过这件吕不韦戈上的铭文,可以准确推知其制造年代为公元前238 年,从而以实物形式进一步证明了文献记载的真实可靠性。这是目前“成都”作为地名最早的文字记录,对成都得名的由来,以及对成都城市发展史的研究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虽然近年来在雅安荥经、成都蒲江等地也先后发现刻有“成都”二字的战国青铜兵器,但唯有这件刻有准确的纪年,尤为珍贵。


“吕不韦”铜戈局部, 图源:青川县文管管理所


吕不韦戈的发现,说明秦并巴蜀以后,已开始了对“粮仓”蜀地的治理,这件吕不韦戈,应该就是当年镇守此地的官兵所用兵器。

通过铭文来推断文物制造年代与匠人名字的奥秘,是不是很简单?

下一期,我们将介绍丝绸之路上最具特色器物之一——海兽葡萄镜,一起追忆蜀地依托蜀道和北方丝绸之路开展对外贸易及文化交流的繁荣场景,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1]黄家祥:《四川青川县出土九年吕不韦戈考》,《文物》1992年第11期。

[2]毛洪东、王灵光、杨丁:《戈的起源与发展》,《寻根》2018年第6期。



相关链接

说文解物 | 你见过头像恐龙、四肢像马的骆驼吗?

说文解物 | 蒜头壶:千年酒香,一壶锁之

说文解物 | 摇钱树:千年文物背后的神秘信仰

说文解物 | 铜鍪:两千年前的军锅原来长这样

说文解物|蟠龙盖罍:呆萌蟠龙守护的千年“酒坛”

说文解物|铜觯:蜀地对外交流的历史见证


责编:吴晓燕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