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我们的节日·中元节】从来都不只是思和祭……

发布时间: | 作者:荥经县图书馆



“古者岁四祭

春曰祠、夏曰礿

秋曰尝、冬曰蒸

尝者,以七月尝黍稷也”


——《春秋繁露》· 董仲舒




中元节小知识


每每到了中元节这天,似乎连空气都有些凝固,“鬼门开”的传说,总让加班晚归的人们背后升起一丝凉意。但你知道吗?如果向着中元节的源头追溯,这个被种种传说披上神秘面纱的节日,其实意外地明亮和温暖。
秋尝·源起
孟秋时祭在先秦时期便已有之,现在的人们依旧可以从古老的典籍中寻觅它的踪影。孟秋七月,农作物次第成熟,古人常在这个时节向先人奉上一年新收的黍稷谷物与蔬菜瓜果,即为“秋尝”,又有“荐新”、“尝新”的说法。
当此时,人们不仅回馈祖先,亦会邀请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相聚,一同品尝、分享收获的喜悦。这种敬重祖先、尊崇劳动、有福同享的文化,时隔千年依旧在中国人的血脉中传承和闪耀。
“盂兰盆节”还是“中元节”?
南北朝到隋唐时期,“解倒悬”的盂兰盆节开始流行,几乎在同一时期,“地官赦罪”的“中元节”也正式登场,这两个都定在七月十五的节日,与古老的秋尝并行融合,最终在市井文化兴盛的宋代走向民俗化、世俗化。
从孟秋“秋尝祭祖”,到“绕城秋水河灯满,今夜中元似上元”的特殊民俗,中元节的形成和演变,浓缩了儒释道三家的色彩与精华。
今天的中元节
丰收、聚会的喜悦热闹,与跟“死亡”相关的习俗仪式,形成了中元节的一体两面,尽管底色不尽相同,却都指向同一个哲理——人生无常,所以应该尽情尽兴,珍惜每一天,珍惜每个人,珍惜每一份付出与收获。中元节,不只是“凉飕飕”,更是追忆先辈、拥抱丰收、品味人生的好时节。
读过中元节的渊源,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中华文明中那些神奇、悠久、世俗、生活化的内容,这几本书也值得一读:


 ZHONGYUANJIE 

#01/《中国幻术史话》

徐庄 傅起凤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人类对于未知世界所抱有的神秘感和敬畏心理,以及期待奇迹的潜意识,是幻术产生的心理根源。从街头戏法到魔术表演,中国幻术不断地运用人为的隐秘技法,展现着“超自然”幻觉、幻象的艺术之魅,也蕴藏了历代传承者制造“奇迹”的智慧。
这本书娓娓讲述幻术的来龙去脉,带领我们走进集娱乐性、观赏性、科学性于一体的古代奇妙魔幻世界。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或许这本书能带给你的不仅有精神的娱乐,还有“祛魅”之后的安全感。




长按识别 在线阅读

 ZHONGYUANJIE 

#02/《南京神话传说之旅》

邢定康 季宁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

在南京,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流布全城:虎踞石城、龙蟠钟山、烟雨莫愁、台柳玄武、金粉秦淮、雄浑长江......神话传说这种原生态的文学形式,生动保鲜了从古至今的民间习俗与智慧,为城市增添了更多神奇与趣味。
这本书分门别类地展示了南京各处景点的历史渊源和它们背后的神话传说,极富其趣,让你在一个又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轻松长知识。


长按识别 在线阅读



 ZHONGYUANJIE 

#03/《瑰丽奇绝的楚文化

长按识别

在线阅读

北京未来新世纪教育科学发展中心编,远方出版社

楚国800年,楚巫神秘,楚舞优雅,楚歌婉转,楚辞浪漫,无不体现出楚文化的神秘和瑰丽、浪漫和奇谲。尤其是作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源头的楚辞,从外貌到内质、从言语到精神,都鲜明地烙上了楚文化的印记。
楚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它与楚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这本书将从瑰丽奇伟的楚辞开始讲起,深入挖掘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ZHONGYUAN


 ZHONGYUANJIE 

#04/《除瘟记》

毕旭玲著 施晓颉绘,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在古人的想象里,瘟疫长什么样子?面对瘟疫,古人有哪些经验和智慧?了解中国古代瘟疫神话,对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传染病的关系又有什么启发?
这本书勾勒了中华瘟疫神话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发展、演变的过程,讲解了中华先民对瘟神疫鬼的想象与理解,描绘了古人与各类传染病斗争的生动画卷,传递了面对传染病的科学态度和经典智慧。


长按识别 在线阅读